空手道歷史流傳

十八、十九世紀時中國拳法從福建省流傳至沖繩,稱之為「唐手」。沖繩有兩大城市,南方名「那霸市」,北方名「首里市」,當時的空手道長者就將該兩城市名稱作期派系分別,就稱為「那霸手」,「首里手」及「泊手」。

那霸手系有現時的剛柔流,劉衛流等;首里手系,有現時的少林流,松林少林流等。

兩系有較顯注的分別,相似中國拳法之南拳北腿,那霸手的套拳著重短橋短馬及運氣;首里手拳套則是長拳大馬,腿法也較多。

剛柔流空手道根源追溯

那霸手起源於公元一八七五年。

始祖-東恩納寬量,二十二歲從日本沖繩經由水路到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尋訪名師學習中國武藝。其間經歷無數困難,如言語上的溝通,生活習慣的適應等,終於得償所願,拜得嗚鶴拳宗師謝宗祥(如如哥)為師,學習嗚鶴拳。

謝宗祥本身是一位竹匠,前後東恩納先生在中國習武十五年,才拜別師傅返回日本沖繩那霸市,返國前已懂得草藥的運用技巧。

東恩納先生返回沖繩後,就全力發展和推廣從中國學習的武藝,尤其「三戰拳」套路,當時跟東恩納習武的人很多,但由於他的訓練嚴格和要求極高,所以大部份學生祇能維持一短暫時期就停學。當時一位十四歲少年名官城長順,為人克苦自律,終於成為東恩納先生的入室弟子,完成所有學習課程,並一同將「那霸手」發揚光大。

一九一五年,東恩納先生仙逝時六十三歲,從此「那霸手」系就傳給給這位自律性極高的青年-宮城長順,成為一派宗師,宮城長順跟隨東恩先生習武已十五年之久。

從一九二一年至二五年間,宮城先生更多次在皇室表演「那霸手」技巧,屢獲好評。一九二六年,年三十八的宮城先生還成立了空手道武術學會,即空手道研究會,同時有花城長荿,喜朝屋,本部朝基及萬文仁賢和(系東流始創人)輪流授徒。

一九二七年,柔道始祖加納治五郎被邀請到東京參加聚會,宮城宗師當場表演那霸手套拳,而柔道始祖感到這些套拳非常充實,隨後宮城先生再示範一些捽跤和擒拿技巧,並解釋以上技巧在應用於運氣和適當的呼吸之重要性,柔道始祖對此印象極深,緊記於心。

一九三零年後,古武道比賽及其他很多由日本政府贊助的主要武術賽事中,柔道始祖均推薦宮城先生用沖繩「那霸手」的技巧作示範表演。一九三零年,宮城先生的大弟子新里仁安,在全日本武術大賽中示範表演後,被古武道弟子問及其那霸手拳套應屬何派系時,新里仁安無從回答,因為當時並無必要立定一個名稱作派系,而當時沖繩還有三個不同的派系在武術界中流傳著,即泊手(Tomari-Te),首里手(Shuri-Te)和那霸手(Naha-Te),它們全部都源自中國少林功夫,而這三個派系均以鄉村名稱而別,總稱為「唐手」。

新里仁安返回沖繩後,向師傅提及有關派糸名稱這個問題時,宮城先生覺得有此需要,定名為「剛柔流」,以便這種武術技巧發揚光大,同時更正式知會其他日本武術學校。

「剛柔流」是剛猛勁力與柔和技巧配合成之武學,流是派別,故剛中帶柔,柔中帶勁,相輔相成。宮城先生是首位將中國武術演變成獨立流派的武術家。「剛柔流」空手道由宮城先生於一九三三年在日本武道會正式註冊,故在一九三三年前稱「唐手」,而一九三三年則為「空手(Karate)」(日本語〔Nihongo〕漢字〔Kanji〕的寫法),「空手」解釋為徒手或無武器的自衛術,有些大師傅更稱為「空手道」(Karate Do)。

一九四六年第二次大戰後,宮城先生為沖繩市政府體育協會及沖繩警察訓練學院傳授空手道技巧。接著,空手道從沖繩發展遍及整個日本,宮城長順被稱為「戰士紳仕」,繼而成為空手道之父。

剛柔流開祖-宮城長順

沖繩剛柔流空手道套拳(型)

1)擊碎(擊碎第一,擊碎第二)
2)碎破
3)三戰
4)制引戰
5)四向戰
6)三十六手
7)十八手
8)十三手
9)久留頓破
10)一百零八手
11)「車云」掌

另正剛館之型

12) 基本型
13) 受之型